癌症来临之前,身体给你发了很多求救信号! 二维码
3846
发表时间:2019-07-16 15:47来源:健康时报,网络 ![]() 疾控中心发布的居民疾病统计数据显示,十大单病种“死亡杀手”中,肿瘤占据5个席位。 其实对于癌症,我们身体是有防御机制的。在癌症来临之前,身体向你发出过很多求救信号,每一次都给了你防止癌变的机会。这些机会,一定要懂得及时把握! 第1种信号:持续咳嗽 第一次机会:咳嗽 ↓ 第二次机会:肺部结节 ↓ 肺癌 咳嗽很常见,但久治不愈的咳嗽要小心!很多特殊表现的咳嗽,要高度怀疑肺癌—— · 顽固的刺激性干咳 · 间断性咳血痰或痰中带血丝 · 咳嗽伴有胸闷、气促等表现 · 咳嗽伴有大量的泡沫痰 · 咳嗽伴有不明原因的中低度发热等 肺癌的排查,其实不难。出现了久治不愈的咳嗽,只要超过两周,用药也没有好转的病人,都建议做胸片检查,看看肺部是否有病变。 第2种信号:腹胀 第一次机会:持续腹胀 ↓ 第二次机会:盆腔炎 ↓ 卵巢癌 女性持续腹胀,有可能是卵巢癌的症状。 腹部持续肿胀、有压迫感、下腹或骨盆疼痛、肠胃不适,出现进食困难或极易有饱腹感,持续数周不缓解,都可能是卵巢癌的征兆。 第3种信号:消化不良、长期烧心 第一次机会:消化不良 ↓ 第二次机会:胃炎、胃溃疡 ↓ 胃癌 持续性的消化不良可能是食道、咽喉、胃部等发生癌症的信号。 烧心又叫慢性胃灼热,长期胃灼热、腹部疼痛、胃溃疡,再服用止痛、止酸药物后仍不能缓解,进食后还会出现饱胀或疼痛、进行性食欲减退、消瘦等现象。这些都是胃癌或是食道癌的早期信号。 第4种信号:长期疲倦、乏力 第一次机会:轻度疲劳 ↓ 第二次机会:深度疲劳 ↓ 第三次机会:脏器内部变异 ↓ 癌变 一般情况下,疲劳后只要好好休息很快就能调整过来。但极度的疲倦就要引起重视了。 长期难以恢复的慢性疲劳,会破坏人体的免疫力,使潜藏在体内的癌细胞快速生长,尤其是消化器官肿瘤,与慢性疲劳和便秘关系密切。 第5种信号:腹痛 第一次机会:腹痛 ↓ 第二次机会:慢性胰腺炎 ↓ 胰腺癌 有腹痛,夜间更为严重,平卧位可使疼痛加重,疼痛常常模糊不清,难以言明,这种情况往往要小心胰腺癌。 近年来,在对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关系的研究中发现,2.2%病例伴有胰腺癌,这一比例较一般人群中胰腺癌的发病率高出了近100倍。 第6种信号:腹泻、便血 第一次机会:便血 ↓ 第二次机会:肠息肉 ↓ 肠癌 便血常与痔疮混淆,但这很可能是肠癌的症状。肠癌除了便血以外,如果肿瘤生长在靠近肛门处,还可能出现大便变细、次数增多等症状,甚至引起大便困难。 结肠息肉也容易引起大便出血,患有结肠息肉的患者应该定期做结肠镜检查,其目的是及早发现息肉是否出现了恶变。 第7种信号:持续发烧 第一次机会:持续发烧 ↓ 第二次机会:免疫力减弱 ↓ 白血病 发烧一般不是由严重疾病引起的,但如果经过了常规治疗却一直没有退烧,就要注意了。 发烧是身体的一种调节机制,白血病、淋巴瘤等许多癌症都会对免疫系统造成影响,身体为了对抗这种问题,就可能表现为持续发烧。 第8种信号:血尿 第一次机会:血尿 ↓ 第二次机会:膀胱肿瘤膀胱癌 身体没有任何不适,尿液偏黄并带有血色,很多人便以为是“上火”了。殊不知,这是膀胱癌的危险信号。 膀胱肿瘤绝大多数为恶性的膀胱癌,良性的肿瘤非常罕见,但不管是良性还是恶性都可表现为无痛性、肉眼可见的血尿。患者容易因为没有疼痛等不适而掉以轻心,结果耽误了诊疗。 第9种信号:反复口腔溃疡 第一次机会:反复口腔溃疡 ↓ 第二次机会:黏膜白斑 ↓ 口腔癌 口腔黏膜上(包括上下唇、舌体、牙龈等)有固定性溃疡,经治疗3~4周后仍不愈者,要警惕白塞氏病甚或口腔癌。 美国癌症协会指出,吸烟者要特别注意口腔及舌头上出现的白色斑块,这可能是口腔癌的前兆——黏膜白斑病。 高发癌症,这样筛查! 我国发病率靠前的几种癌症,这样查↓↓
45岁以上人群,有家族遗传史或长期吸烟史、高危职业接触史的人都属于肺癌的高风险人群,应每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检查。
有肝炎病史或肝硬化者,建议每六个月做一次肝脏检查,包括做肝脏超声以及抽血查甲胎蛋白。
25岁以上的女性可每年进行一次乳腺彩超筛查,40岁以上女性应常规每年进行钼靶联合乳腺超彩检查。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,应作为重点筛查对象。
建议40岁以上的人每两年查一次胃镜。有胃癌家族史或在胃癌高发区居住的人更需重视。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、胃息肉的病人即使病情没有变化,最好也定期进行胃镜检查。
对于没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,建议从50岁开始每年进行1次大便潜血检查+1次肠镜检查;高危人群如30至40岁以上有消化道症状者、有大肠癌病史者,应半年或一年做一次肠镜检查。 云朵玫瑰提醒大家,安全健康早知道,每个人都要重视自己的身体,不要抱有侥幸心理,不可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。 因为当你发现想要后悔时,你已经没有机会了! 常喝云朵玫瑰,为自己的健康加分! 本文综合整理自健康时报网络 部分图片、素材来源网络 侵删 上一篇夏季湿气重,如何除?
下一篇我于今夜猝死,年仅22岁
文章分类:
健康安全
|